-

民生改善不停步

来源:网络 时间:2016-04-27
导读:中国信息报...

■ 本报记者 李琳/文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民生改善从未停步。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尽管经济增速小幅放缓至6.7%,但就业、收入、价格等民生领域的三大代表性指标仍继续呈现向好趋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物价保持温和上涨。
    如果说民生改善是发展的根本,那么十三五“开局季”平稳向好的民生数据无疑也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为我国经济行稳致远打下坚实基础。

    就业总体稳定 结构调整影响显现

    从具体数据来看,一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318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的31.8%,达到预期。此外,一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04 %,同比与环比均下降0.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2%,比去年同期下降0.07个百分点,环比持平。一系列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城镇新增就业规模自2015年开始出现下行走势,但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降幅已收窄。数据显示,相较于去年同期,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减少2万人。
    除了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影响有所显现,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当前淘汰落后产能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之下,我国就业领域也正在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事实上,不同行业之间就业“冰火两重天”的分化格局,也透露出就业领域结构调整的步伐正在加快。
    具体而言,“去产能”进程的加速推进,正在加剧相关传统行业的失业风险。从用工需求的角度来看,根据智联招聘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报告》,用工需求量萎缩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加工制造业、能源等产能过剩的相关行业,比如大型设备/机电设备/重工业一类的行业用工需求同比降低14%。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互联网、金融等孕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相关新兴服务业,用工需求则保持较高幅度增长。智联招聘相关数据显示,一季度金融行业的用工需求同比增幅为21%,IT/互联网人才需求同比增长20%。
    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也同样显示出这种结构调整的趋势。其中,一季度规上企业中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同比减少,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则同比增加。
    在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就业市场需求结构的随之改变也不可避免,而部分传统行业人员就业受到波及也是必须经历的“阵痛”。实际上,这也意味着我国劳动力就业正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着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方向转型升级。在这一进程中,妥善应对可能引发的下岗失业现象、安置下岗职工乃至加强这一群体与新产业相适应的相关技能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结构更趋合理

    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或许是民生改善最为直观的体现。一季度,城乡居民的“钱袋子”继续充实。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后,同比实际增长6.5%。
    尽管这一增速水平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并且也略微低于同期GDP增速,但考虑到前期较高基数,这一增速所对应的收入新增量也相当可观。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居民收入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实属难能可贵,这应该是民生继续改善的信号。
    收入稳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分配结构也在持续改善。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继续领先于同期城镇。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0%,城镇居民收入增速5.8%。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收窄,倍差继续缩小。
    收入结构的积极变化还体现在收入来源更趋多样化方面。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以及财政、金融等政府扶持政策的相继落地,个体工商户与小微企业的经营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从第三产业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经营性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这一点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中体现尤为明显。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三产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3.2%,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而对于城镇居民而言,收入来源中的财产净收入及转移净收入增速都保持较高水平。其中,由于出租房屋收入增长较快等原因,一季度城镇居民财产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3.3%,较去年同期增速有所加快。

    CPI重返“2”时代 总体走势温和

    作为反映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物价涨跌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一季度,我国CPI同比上涨2.1%,这是自2014年第三季度以来季度CPI同比增速首次重返“2”时代。涨幅虽较去年同期扩大0.9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温和上涨的合理区间之内,同时也低于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左右的宏观调控目标。在当前的经济增速换挡期,总体平稳的物价走势也为宏观经济增添一抹“暖色”。
    百姓在一季度还是感觉到了食品价格的明显上涨。数据显示,一季度食品价格上涨6.4%,占CPI总涨幅约60%。其中,蔬菜及猪肉价格上涨幅度颇为显著,鲜菜价格上涨27.3%,猪肉价格上涨24.1%,约占CPI总涨幅的六成左右。
    除此之外,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服务项目价格上涨较多,也成为推动此轮CPI上涨的动力之一。其中,家庭服务、洗浴、理发等服务门类价格涨幅相对较高。
    值得关注的是,本轮菜肉价格的“飞涨”,主要是受到极端恶劣天气等短期性与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未来并不构成趋势性上涨的动力。从剔除季节性因素影响后的核心CPI走势来看,2016年1-3月同比涨幅总体平稳,分别上涨1.5%、1.3%和1.5%。
    综合来看,一季度就业、收入以及物价等民生领域三大指标,均呈现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仅释放出宏观经济良好开局的积极信号,也进一步凸显出当前经济增长的“含金量”。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在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之下,可以预见,未来民生仍将持续稳步改善,这也将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提供更加强大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