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推动林区转型发展 落实民生保障-时事观察
核心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考察调研时强调,林区转型发展既要保护好生态,也要保障好民生。中国经济网网友张帆认为,对现有生态资源进行保护具有战略意义。林区转型升级对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民生保障工作则是确保转型升级得以成功的重要基础。
5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省考察调研,首站来到伊春市。伊春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素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美誉。总书记十分关心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产业转型发展和职工就业安置情况。他深入上甘岭林业局林区,实地察看天然林保护情况;走进林场职工家庭,了解转岗就业和生活状况;到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和友好林业局蓝莓产业园,了解接续产业发展情况。习近平强调,林区转型发展既要保护好生态,也要保障好民生。(5月24日新华网)
众所周知,我国生态资源总体不占优势,对现有资源进行保护具有战略意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理念”对于林区又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正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现实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林区转型发展过程中要采取措施,搞好帮扶、做好低保工作,确保林业工人平稳转型、生产生活上有序过渡。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民生保障工作是确保转型升级得以成功的重要基础,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公平正义。在转方式调结构中,让民众得到越来越多的获得感,也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农林牧副渔,林区的建设和保护一直在我国第一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林区的生态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的发展。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伊春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在笔者看来,林业也是现阶段最适合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全国各地林区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精准扶贫,鼓励扶持当地民众特别是贫困人口种植特色经济林作物,以实现创收增收,让林业更好地服务人民。
目前,林区建设和保护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可以预期,林区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深入落实,必将为第一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也将为农民的增收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不仅如此,它的福祉还将进一步延伸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对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应当尽力夯实林业建设和保护工作,让青山绿山造福一方百姓。(中国经济网网友张帆)
- 江苏太仓:外资企业加速增资扩产
- 751家企业携3.5万个优质岗位来沪
- 325家世界500强企业携手湖北共享机遇
- 乌兹别克斯坦企业项目对接会成功举办
- 北京市政协委员黄轶:需关注科创企业困
- 广州增城廖松杰向省政府举报
- 需求大增!企业开3倍工资留人
- 明年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为民营企
- 10家中小企业借“数”转型,“长沙范式
- 佐力药业诚邀您参加第18届中国成长型医
- 韩国主要服装企业第三季度业绩低迷
- 智邦国际一体化ERP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实
- 南阳方城王文辉哭诉冤屈律师拍案还原真
- 2024山东百强企业出炉,总营收突破8万亿
- 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出炉,潍坊16家
- 爱玛科技斩获“IDC未来企业大奖”
- 专家建议建立统一的ESG标准 提升企业“出
- 国际议员友好交流论坛在沪举行
- 总投资约3.5亿元!又一企业总部完成结构
- 73家煤炭企业发布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