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民生为基点未雨绸缪 构筑安全宝兴坚实屏障

来源:网络 时间:2016-05-23
导读:5月14日,第一台装载机抵达抢通现场抢通现场临时餐桌上迟到的午饭提要5月14日,星期六,早上7点30分,宝兴县省道210线K296+30处(小地名:小渔溪)发生...

  

  5 月14 日,第一台装载机抵达抢通现场

  

  抢通现场临时餐桌上迟到的午饭

  提要

  5月14日,星期六,早上7点30分,宝兴县省道210线K296+30处(小地名:小渔溪)发生山体塌方,塌方总量1万余方。经全力抢通,该路段于5月16日下午5点顺利恢复畅通,无人员伤亡。快速反应、高效协同的抢通过程,无不让关注雅安和宝兴的人们连连点赞。

  时刻准备着

  始终战斗在交通保障一线

  5月14日晨,星期六。当大多数人都还沉浸于周末舒适的梦境中时,一次塌方量1万余方的次生灾害,阻断了“生命通道”省道210线。

  早上7点30分,一阵急促的铃声让宝兴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养路段段长王双全睡意全无。

  “省道210线穆坪镇小渔溪段发生山体垮塌,导致交通中断。”接通电话后,王双全没有迟疑,立即赶往道路抢通现场。

  《汛期交通保畅工作预案》立即启动,24小时待命的机具和工作人员相继投入现场抢通工作。

  冒着随时可能落下的飞石,装载机和挖掘机驾驶员们一次次将车辆开进施工区域,按照后方临时指挥部传递的指令,对阻塞道路的堆积物进行清理。

  连续作战虽然疲惫,但所有参与此次抢通工作的党员干部们,始终坚守在抢通第一线,困了就靠在车座椅上眯一会,为的只是随时掌握并适时调整、制定新的抢通方案。

  ……

  5月14日下午2点,一辆装着数盆饭菜的皮卡车停在了安全区域,这是现场所有抢通人员迟到近两个小时的中午饭。

  没有餐桌,人们就把皮卡车货箱后侧挡板放下,将所有饭菜放在其中;没有板凳,大家就站着围在临时餐桌边,你一筷子我一勺,狼吞虎咽着。一位在旁看着的皮卡车司机算了一下大家伙的吃饭时间:最短的只有约5分钟,最长的也没超过10分钟。

  但即便如此,在随后为期两天的抢通工作中,不少始终处于抢通最前沿的抢通工作者,也常常因忘我工作,错过吃饭时间。

  “饿一顿没什么,只要能将路尽快抢通,那种感觉,比吃什么都香。”现场一位轮换休息后,啃着干面包、喝着凉水的装载机驾驶员这样说道。

  截至16日下午5点,在宝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现场指挥下,在交通、运管、交警等各部门50余人的全力协同下,塌方影响路段恢复双向畅通,无人员伤亡。

  时刻坚守着

  始终绷紧地灾防治这根弦

  5月17日,省道210线穆坪镇小鱼溪段抢通后第二天。

  在宝兴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看着此次山体崩塌导致省道210线交通堵塞的相关信息,宝兴县国土资源局纪检组组长彭正钧直言今年地灾防治“压力山大”。

  如其所言,受地质灾害易发区与强降雨区相互叠加、原有地质灾害隐患与地震破坏因素相互交织等多重因素影响,宝兴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不容有丝毫懈怠。

  但纵然面对这些压力,所有战斗在宝兴地灾防治一线的人们,却始终以昂扬的斗志和主动作为的工作态度,将“挑战极限,不胜不休”的宝兴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上午10时许,按照此前的约定,彭正均会同该县交通、气象、水务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前往多处地灾隐患点,再次进行现场摸排。

  “地灾监测员对讲系统是否能正常使用?”“宣传警示标示是否科学设置到位?”“隐患点区域内群众是否全部知晓应急撤离线路?”每到一处,相关问题成为他们检查的重点。

  为证明自己所言非虚,正在自己所负责地灾隐患点巡查的永富乡中岗村村民杨贵华,在熟练地调设好频率后,成功将当日巡查信息反馈至“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预报网络系统”。

  与此同时,在位于在宝兴县国土资源局地灾监控中心内,接获信息的工作人员随机将信息录入系统。此时,就在他身前的大屏幕上,呈现出的则是冷木沟内各点位视频的实时监测图像。

  “无论任何时候,任何点位一旦险情发生,我们就可立即通过数据分析和动态监测,快速发出预警信息。”电话另一端的工作人员说道,“防范胜于救灾,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尽到一切努力,将地质次生灾害可能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