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黑龙江:“十七连丰”护牢中国饭碗
来源:网络 时间:2021-01-11
导读: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51岁的刘春生,这两年总爱去村里保护区的试验田转悠。“保护区的黑土地,和其他土地相比肉眼看不出啥区别,可用手摸一摸,以前是梆梆硬,...
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51岁的刘春生,这两年总爱去村里保护区的试验田转悠。“保护区的黑土地,和其他土地相比肉眼看不出啥区别,可用手摸一摸,以前是梆梆硬,现在是松软,用脚一踩地里的垄都能直接起来,我心里高兴!”
刘春生是绥化海伦市前进镇东兴村农民,2012年,他带领村民们成立东兴现代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2018年,海伦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合作社2000亩地成为试验田,由政府组织经营主体推进耕地轮作制度,并通过玉米、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等处理方式提高黑土地有机质含量。
两年沉淀下来,时至去年秋收,红利逐渐显现。“在降雨较多的情况下,试验田长势明显比其他土地更好。试验田大豆每亩增产22公斤,玉米每亩增产50公斤,粮食收入增加了至少5个百分点。”刘春生说,“过去的黑土地眼看着又回来了,我瞅着地力在增厚,有专家评估说每年有机质含量能提高1%到3%。”
“项目区内耕地质量得到了提高,地力明显提升,黑土层最深达到1.2米。同时,保护区还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实施秸秆还田、有机肥堆沤、减少化肥使用量这些措施,在项目区外也自发开展起来。”海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姚宏伟说。
近年来,黑龙江严守耕地和生态红线,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根据不同积温带和土壤类型,推广“一松两免”“一翻两免”和保护性耕作全覆盖三种模式,全省黑土耕地保护示范区面积达1000万亩。
最新资讯
- 一年新增16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背后
- 打通“最后一公里” 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 广州企业加速破浪“出海”
- 为企业发展“满格”续航
- 海南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培育新
- 民营企业为汽车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 10月份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改善
- “三力”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 “简”信息“减”材料,这些企业间合并
- 北京市台联开展台胞企业调研活动
- 以数智革新驱动企业高效转型
- “半年报”成绩出炉 上半年我国中小企业
- 2024年“中小微企业日”政策宣讲活动在昆
- 700家黄酒企业该从何处破局?
- 这家企业让烟台诞生了世界级孵化工厂
- 专解企业“急难愁盼”,154名“法特派”
- 淄博:“主动披露”政策红利 引导企业诚
- 焦作沁阳:为企注入“电动力” 助力企业
- 闵行这场月月签,签约10家企业、牵手4家
- 泰安高新区及3家企业分别入选省级工业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