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绘制中华民族“体质地图”“乡野教授”一路寻到雪山尽头
“你见过现在还穿明朝服饰的‘屯堡人’吗?”
“你知道汉族人成年后,年龄越大耳朵和脸越长吗?”
“你听说过西南边陲生活着一个只有600多人的‘莽人’族群吗?”
“你知道历史名著里‘身长八尺’‘垂手过膝’‘面如重枣’的真假吗?”
……
这些“生僻”问题的答案,就藏在一位七旬教授40年跋山涉水的乡野调查中。
学生眼中的他,很“神”——
“他看一眼,就大概能判断出是什么民族。”
“公安局都打电话来,希望他协助辨认一名犯罪嫌疑人来自哪里!”
同事眼中的他,很“拼”——
“年近七十,还翻越5000多米的雪山,跑到喜马拉雅山深处,做夏尔巴人调查。”
“就为了顺利采集数据,酒量不大的他,在少数民族村寨大碗大碗喝酒。身为教授的他,因为在城市摆摊测量,几次被当作‘江湖骗子’带走。”
同行眼中的他,很“倔”——
“研究这个,很难发表影响因子高的论文,同行纷纷离开,但他却坐得住冷板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曾经只有8000元研究经费,他一分掰成两半花,硬是撑了好几年,跑遍了内蒙古各盟市。”
家人眼中的他,很“抠”——
“为了省钱,他住过5元一晚的小旅馆,还搭过马车、拖拉机。”
“一套衣服一穿好多年,一个背包早已破旧不堪,就是不舍得换。”
他就是郑连斌,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我国顶尖的体质人类学研究专家。
有人这样评价他的工作——“从来没有中国人的体质数据能够被这样全面地记录下来。在郑连斌和他团队的坚守下,中国最大的民族体质人类学数据库得以建成,一幅详尽的‘民族体质地图’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
他这样说他坚守的意义——“很多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对自己民族的体质研究。我们坚持研究,就是为了给中国工业、教育、卫生等行业提供数据基础,使生产设计、标准制定等更加科学。比如,摸清体质数据‘家底’后,才能知道该生产多大的帽子、制造多高的椅子,甚至如何找到凶手。”
- 一年新增16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背后
- 打通“最后一公里” 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 广州企业加速破浪“出海”
- 为企业发展“满格”续航
- 海南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培育新
- 民营企业为汽车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 10月份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改善
- “三力”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 “简”信息“减”材料,这些企业间合并
- 北京市台联开展台胞企业调研活动
- 以数智革新驱动企业高效转型
- “半年报”成绩出炉 上半年我国中小企业
- 2024年“中小微企业日”政策宣讲活动在昆
- 700家黄酒企业该从何处破局?
- 这家企业让烟台诞生了世界级孵化工厂
- 专解企业“急难愁盼”,154名“法特派”
- 淄博:“主动披露”政策红利 引导企业诚
- 焦作沁阳:为企注入“电动力” 助力企业
- 闵行这场月月签,签约10家企业、牵手4家
- 泰安高新区及3家企业分别入选省级工业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