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员:希望其他国家尊重中国的人权观
来源:网络 时间:2015-11-25
导读:中国愿意(在人权领域)借鉴学习其他国家有益的做法,但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另当别论。在24日举行的中德第13次人权对话联合记者招待会上,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司长李军华如是说。他表...
“中国愿意(在人权领域)借鉴学习其他国家有益的做法,但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另当别论。”在24日举行的中德第13次人权对话联合记者招待会上,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司长李军华如是说。他表示,中国尊重德国的人权观,也希望其他国家尊重中国的人权观。
中德第13次人权对话24日在北京举行,由李军华和德国联邦政府人权事务专员施特拉瑟共同主持。
李军华称,中德双方就人权领域的新进展和各自国家的人权观坦诚交换了意见,有分歧,更有共识。双方一致同意,明年将继续开展中德人权对话。
李军华还建议德方关注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因为不久前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绝大部分内容与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密切相关”。他指出,“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将促进中国社会向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所以请德国朋友多关注、阅读十三五规划的具体内容,”李军华说,“如果他们关注中国人权事业,很多问题都能在那里面找到答案。”
施特拉瑟表示,人权对话是中德对话机制中固定的组成部分,中国是唯一一个与德国建立了人权对话机制的国家。他坦言,人权是中德双方分歧最多的领域,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完全一致,但中德举行人权对话是非常有意义的,“继续开展这样的对话非常重要。”
据介绍,在对话结束后,德国代表团还将赴西藏参观访问。李军华说,在过去的对话中,德方经常就西藏的有关情况提出问题,“中国有句老话叫百闻不如一见,所以我们请德国朋友去西藏看一看,希望下次对话的时候,德国朋友对西藏能有一个更真实的认识。”
中德人权对话始于1997年,上一次对话于2014年12月在德国柏林举行。
最新资讯
- 一年新增16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背后
- 打通“最后一公里” 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 广州企业加速破浪“出海”
- 为企业发展“满格”续航
- 海南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培育新
- 民营企业为汽车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 10月份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改善
- “三力”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 “简”信息“减”材料,这些企业间合并
- 北京市台联开展台胞企业调研活动
- 以数智革新驱动企业高效转型
- “半年报”成绩出炉 上半年我国中小企业
- 2024年“中小微企业日”政策宣讲活动在昆
- 700家黄酒企业该从何处破局?
- 这家企业让烟台诞生了世界级孵化工厂
- 专解企业“急难愁盼”,154名“法特派”
- 淄博:“主动披露”政策红利 引导企业诚
- 焦作沁阳:为企注入“电动力” 助力企业
- 闵行这场月月签,签约10家企业、牵手4家
- 泰安高新区及3家企业分别入选省级工业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