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中美和解可能性不大 两国存根本利益冲突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当地时间9月13日报道称,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下旬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澳大利亚前总理、前外长陆克文指出,中美可以避免对抗,加强合作。
报道称,如果中美关系真如美国兰德公司高级研究员所罗门(Richard Solomon)所说,“迎来了临界点”,那可能陆克文关于中美关系的言论就值得关注。如今掌舵美国著名智库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的他,不断在美国媒体、智库、政府机构、国会甚至社区宣讲中美合作理论,驳斥“中美对抗论”。
报道称,现在陆克文正努力学习基辛格和李显龙,扮演中美“传话人”的角色。今年3月首次登上美国TED大会讲台的他就表示,中美必须将“中国梦”和“美国梦”结合,携手维护和平。目前在习近平即将访美之际,他又为中美关系的未来积极建言。
陆克文多次发表文章和讲话称,中美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当今世界大多数人都喜欢炸毁桥梁或大声指责修建桥梁的人,”他说,“但是除非建设桥梁,否则问题将变的无法解决。”报道称,脱离了政界,现在陆克文可以更为自由地发表言论,作为澳大利亚人,他的观点可以更为直率。来自国际咨询公司斯考克罗夫特集团的尼尔(Kevin Nealer)称,陆克文“不用谄媚谁,也不用恭维谁”。
报道称,对于陆克文的观点,美国学界有人反对也有人赞同。美国著名的亚洲观察人士阿什利?泰利斯(Ashley Tellis)指出,即使中美按照陆克文所说的寻求共同利益解决非核心问题,也难以弥合双方深层次的分歧。中美关系紧张不仅仅是因为双方缺乏良好的意愿或外交机制。他说,“这些都是根本利益冲突,陆克文没有在报告中告诉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今年4月泰利斯和罗伯特?布莱克威尔(Robert Blackwill)共同发表一份报告曾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南森(Andrew Nathan)也认为中美这样的大国“和解”的可能性不大。“我觉得双方围绕这些特定的问题的摩擦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我不认为这些问题依靠某种坦诚的妥协就能解决,”他说,“中国实力在不断增强。中国经济金融影响力正在增强,正以此从世界上赢取更多的尊重。”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指出,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日本等中国周边国家在军事上都是美国的盟国,但同时他们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关系若在未来走向公开对抗,那么这些国家就要被迫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现在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国任何靠近中国的行为,都会被解读为美国影响力下降的表现。但是美国在亚太地区与其盟国加强军事合作,必将会令中国紧张。
文章还称,习近平曾指出,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中美应该共同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编者注: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认为,在当今全球化世界中,局势变化将波及每一个微小的角落。亚洲协会会长施林(Josette Sheeran)在埃塞俄比亚出席一次峰会时,多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对她说,他们国家的命运都依赖中美关系。她说,“每个地区都告诉我们,中美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 山东中小企业多项指标全国居前
- 一年新增16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背后
- 打通“最后一公里” 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 广州企业加速破浪“出海”
- 为企业发展“满格”续航
- 海南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培育新
- 民营企业为汽车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 10月份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改善
- “三力”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 “简”信息“减”材料,这些企业间合并
- 北京市台联开展台胞企业调研活动
- 以数智革新驱动企业高效转型
- “半年报”成绩出炉 上半年我国中小企业
- 2024年“中小微企业日”政策宣讲活动在昆
- 700家黄酒企业该从何处破局?
- 这家企业让烟台诞生了世界级孵化工厂
- 专解企业“急难愁盼”,154名“法特派”
- 淄博:“主动披露”政策红利 引导企业诚
- 焦作沁阳:为企注入“电动力” 助力企业
- 闵行这场月月签,签约10家企业、牵手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