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梁市政协委员关注民生之声

来源:网络 时间:2016-04-27
导读:吴惠文:依托优势文化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当前全球经济正发生着重大调整,以低碳发展为特征的绿色产业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旋律。我市工业产业发展困难,经济下...

  吴惠文:依托优势文化资源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当前全球经济正发生着重大调整,以低碳发展为特征的绿色产业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旋律。我市工业产业发展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推进绿色产业是我市‘十三五’时期应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吴惠文委员如是说。

  吕梁发展旅游、度假、康复养老等绿色产业具有独特优势,且发展潜力巨大,应总体规划,重点扶持。发展绿色产业,吴惠文建议一要注重总体规划。推动吕梁绿色产业中心建设,应坚持政府规划引领,市场运作,综合配套,开放创新原则。二要坚持汾酒文化引领。汾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代表,是吕梁的名片。汾酒酒业集中发展区未来可建成集种植、酿造、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园区。三要注重旅游景区与康复养老基地建设的结合。未来我市康复养老基地建设应考虑区域环境、旅游资源、交通与卫生资源。四要重视产业人才培养。吸引和培养相关人才进驻吕梁,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五要积极改善环境。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建立绿色产业中心的基础。六要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吕梁自然环境多样,农业人口多,农作物分布广,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与休闲观光结合。

  高宇峰:改善市区交通环境 共建城市美好明天

  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对外形象的名片,人们对一个城市最直观的印象,首先是对这个城市建筑物和交通环境的感观。而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从高速公路的路口开始的。

  近年来,我市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速,除原有的青银高速两个路口外,环吕梁市区的环城高速公路也已建成投入使用。现如今,青银高速离石东口已逐步建设成为公园式高速路口,环城高速大武出口也因为与吕梁大道同步建设,成为绿化景观式路口,为吕梁城市形象提升了品味。然而,作为吕梁市区环城高速枣林出口,周边环境一直未能得到重视和治理,已严重影响吕梁对外形象的展示。

  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市政协委员高宇峰。他建议,将环城高速枣林出口至枣林沟口纪念碑这一路段全部纳入城市管理治理范围,同时规定大型车辆不准从此处驶入市区,改由青银高速西出口统一出入高速,这样才能将这一路段建设成为高速出口通往市区的迎宾大道,使吕梁市区每个高速出口都能成为连接吕梁市区的快速通道和靓丽窗口。

  郑连弟:加快贫困山区移民搬迁脱贫步伐

  “扶贫开发应该规避贫困农村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实施移民搬迁,改变人居环境和合理调整生产要素。”市政协委员郑连弟十分关注贫困农村移民搬迁脱贫的问题。他建议,应加大对贫困山区农村实行倾斜性扶贫政策支持,积极研究治本之策,加强对农村建设规划的指导,加快贫困山区移民搬迁脱贫步伐。

  郑连弟对我市当前贫困农村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当前,贫困农村都存在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农村规划普遍滞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

  郑连弟建议,应对贫困山区农村实行倾斜性扶贫政策支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有关部门应围绕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应在保护耕地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加强对农村建设规划的指导。应加大贫困山区农村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应鼓励支持优秀党员干部、大学生、退伍军人和农业科技人员到贫困山区工作,解决农村人才严重短缺问题,加快贫困农村脱贫步伐。

  白卯兵:加大对农村公路建养的投资力度

  参加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白卯兵说,当前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增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065公里,共达到15163公里,建成街巷硬化工程22359公里,具备条件的3066个行政村街巷硬化实现了全覆盖。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和通行状况的明显改善,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当前我市农村公路的发展中还存在建设质量不高、安全保护设施不全、抵抗自然能力低、养护管理重视不够、运营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尤其是市、县两级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相关配套资金跟不上,导致交通建设养护资金短缺,农村公路密度较低。

  白卯兵表示,吕梁作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应抓住机遇,推动脱贫攻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市、县两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和养护配套资金的投资力度,完善公路排水、交通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等附属设施,加快农村公路提质增效、科学发展,使公路使用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放大交通扶贫效应。

  王利芝:在党政机关中加快推进无纸化办公

  “目前,我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对内、外发布公文、公告、通知等,基本上是通过打印、装订后,以邮寄、专人取送的方式进行;各类会议的通知则是由各单位办公室逐人电话通知。这种传统的办公方式耗费人力、物力、时间,极大地影响行政办事效率,因此我建议在党政机关中逐步推进办公自动化。”4月26日,参加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的王利芝这样呼吁。

  无纸化办公,简单来说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进行办公。主要传媒工具是计算机、应用软件、通信网络,可以实现不用纸张和笔进行各种业务以及事务处理。主要是在内部局域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采用网络互联后,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采用这种网络办公方式的最大优势是节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鉴于目前我们无纸化办公的软硬件环境已经越来越成熟,因此,我建议政府成立专门的无纸化办公工作小组,出台全市网络信息化办公系统实施方案,将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列入市委、市政府收发文系统,分步推进无纸化办公。”王利芝建议道。

  曹明明:加强食品加工小作坊的规范管理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给人们提供美食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市政协委员曹明明认为,当前,我市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同样存在着各种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

  他说,我市目前仍有生产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难以达到办证要求的无证生产小作坊,且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道德素质低,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普遍存在滥用添加剂和化学药品、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再加工等现象。

  结合我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现状,曹明明提出了几点整改建议:利用媒体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加强市民对安全食品的辨别意识,并对小作坊业主开展教育培训,使其知法懂法守法,积极引导其提升责任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相关部门要加大排查力度,摸清小作坊生产情况,通过有效整改为无证生产者办理相关合格证件,从而达到有效监管,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的目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水平;部门联动,严厉打击屡教不改、知法犯法的不法小作坊,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现象的发生。

  高凤:打造家政品牌 推动精准脱贫

  今年市委、市政府把“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作为工作重心,如何让吕梁山的家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我市妇女的精准脱贫做出贡献。对此,记者专访了市政协委员高凤。

  目前,我市的家政服务业存在着规模小、服务理念滞后、供需衔接不畅、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水平不高、企业经营方式粗放、服务质量和服务安全存在许多隐患等问题,制约了我市家政服务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为此,她认为一是要抓教育引导,转变妇女的择业就业观念,加强以老年陪护、病人护理、月嫂、育儿嫂、家政服务为重点的技能培训,促进服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要不断完善家政信息平台、网络服务平台、家政热线等平台建设,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城乡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家政服务;三是加强实体基地建设,建立与吕梁卫校、妇幼保健院、吕梁技工学校、吕梁经管校等的合作,建立家庭保洁、家庭厨艺等实训基地,打造巾帼家政服务品牌;四是完善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我市家政服务业的地方政策法规,使家政服务行业纳入规范化和职业化轨道,促进家政行业健康发展,推动妇女的精准脱贫。

  刘守文:“十三五”发展规划应强力激发应用科技的创造性支持

  “如何制定好‘十三五’发展规划,推进全社会共同完成工作目标,需要找到一条相对合理能够较快显现成效的路子。这条路子应激活全民和全社会的创造力、发挥科学技术尤其是应用科学技术的支持功能。”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刘守文对科技工作十分关注。

  怎样走好这条路子?刘守文认为,一是要尽快从宏观的政策和体制上建立科学技术应用推广的运行机制,把科技应用作为落实小康建设的重要手段;二是整合梳理吕梁产业状况,建立产业科技需求基本数据并制定发展规划,确定科技推广应用的基本领域和工作范围;三是全面调动地方科技力量,引进更多的科技队伍,积极开展科技推广,使各个经济领域都能得到科技支持;四是发挥地方高校人才聚集优势,参与项目科技培训和蹲点工作,支持经济建设;五是把供给侧结构如“互联网+”作为推广基本项目,全面开展相关培训,以利于把吕梁产品资源及时推向市场,提高民间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