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报纸帮助中央红军确定落脚点
作者:白亮
1935年9月18日,翻越雪山、涉过草地的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占领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在这个商铺林立的镇上,饥饿劳累的红军得到休养补给。
部队向哈达铺开进前,毛泽东就特意交代侦察连注意在镇上收集“近期和比较近期”的报纸、杂志。侦察连占领哈达铺时,在一名刚从兰州回来的敌少校副官所带物品中搜到几张近期的报纸,便连忙交给了聂荣臻。
聂荣臻在其中一张《晋阳日报》上读道:“陕北刘志丹‘匪’部已占领六座县城,拥有正规军五万余人,游击队、赤卫军和少先队二十余万人,窥视晋西北,随时有东渡黄河的危险性。并可能与徐海东部会合。”报纸还附有一张所谓“匪区”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略图。聂荣臻立即派人将这份报纸送到司令部,叶剑英看了后将报纸送给毛泽东。
毛泽东看完报纸后,兴奋地说:“好了!好了!我们快到陕北根据地了。”
中央到达哈达铺后,侦察连长又送来了一大捆从镇上邮政所中找到的报纸,主要是7至8月的天津《大公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人从报纸中,读到了更多的红25军、红26军的活动情况,以及红军在陕甘地区保存、发展了大片革命根据地的消息。这使得毛泽东、张闻天等人初步定下了到陕北落脚的决心。
在这期间,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贾拓夫。贾拓夫是神木县人,16岁就参加革命,20岁时就担任中共陕西省委委员、秘书长,负责省委组织、宣传工作。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一连几天倾听贾拓夫介绍陕西的情况及他掌握的刘志丹、谢子长等人的情况,终于将报纸上的报道和陕北的实际状况联系了起来。
22日下午,在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动情地说:“感谢国民党报纸,为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比较详细的消息。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红25军已经到达那里了,我们要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那里就是我们抗日的前进阵地。” (摘自2016年9月18日《陕西日报》)
来源:学习时报
- 山东中小企业多项指标全国居前,“小身
- 助力企业加快拓展海外市场
- 政策护航 河北民营企业激发新“冀”遇
- “全力为外贸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 百亿级企业为何把街镇当福地
- 全市首场春季综合性大型招聘会今日举办
- 经营主体活力持续增强 湖南“四上”企业
- 看世界最大石陨石,吉林市打造博物馆之
- 聚力创新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广东人峰实业有限公司赴美国纳斯达克上
- 迈上新台阶!2024中国企业500强营收达11
- 以人才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创新转型
- 广东省茂名化州市典型特大土地腐败窝案
- “点对点”解决需求 沈阳铁西区全程包保
- “周三会”助力武汉科技型中小微民营企
- “新质生产力”带动工业企业利润增速“
- 夏津税务:“税路通·税之家”品牌赋能
- 范光明控告鞍山市中院保护罪犯范丽梅导
- 打破西方封锁!这家中国企业,牛!
- 工信部组织开展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